回到頂部
NEWS
時事報導
― 爭『全台最大漁電共生』案場‧大亞與雲豹能源砸重金拚2022完工―
新聞出處:環境資訊中心(2021/04/09)
太陽光電持續發展,不僅國營事業台糖與台電較勁『最大地面型光電場』,民間業者也力拼『最大漁電共生案場』的稱號。

近期積極布局再生能源,以製作電纜起家的大亞集團子公司大亞綠能,斥資60億元打造160公頃的漁電共生光電場,裝置容量120MW,預計2022年底併網,估計年發電量達1.5億度。無獨有偶,雲豹能源也買下台南市北門區170公頃漁電共生案場,裝置容量123MW,估計年發電量1.8億度,同樣目標2022年底完工。一家是國內老牌電纜業者、一家是新創綠能公司,都力拼『全台最大漁電共生』名聲,就看誰能如期達陣。

大亞集團:120MW七股漁電共生 砸60億盼2022完工
今年3月,大亞綠能科技以9.38億元買下大同子公司志光能源於七股區三股子段的漁電共生案場,由聚恆科技維運。

大亞集團與聚恆科技早在2020年即完成『心忠電業學甲電場』啟用併網,替投資太陽能打了一劑強心針。聚恆科技更早在2005年投入太陽能產業,經手過停車場、工廠、豬舍、菇類栽培場、地層下陷區、水上型等多種不同類型的光電場。

聚恆科技表示,與大亞合作首個漁電共生案場,除遵守覆蓋率不超過40%的規定,也確保養殖戶權益,尊重養殖戶對水產養殖的規劃,電場建置過程也會保障其收入來源。

業者揭漁電共生經營成本高 土地租金炒作是最大成本
針對外界認為漁電共生成本過高,不僅限制覆蓋率,光電結構物還得架高以便漁民養殖作業,業者認為不符效益,投資意願不高。聚恆科技發言人周曉艷表示,『其實最大的成本是土地租金被炒作得太高。』他直言,希望光電的躉購費率不要年年調降。

周曉艷指出,漁電共生案場要整合許多地主、養殖戶的意見,也有環保團體會擔心影響候鳥棲息,溝通也是一大難題,所幸目前案場推動順利,將分兩期施作,第一期預計2022年上半年可以完成,全場估計2022年底併網。

聚恆科技董事長周恒豪認為大亞相對穩健保守,每一項投資都經過縝密的評估。在七股區的漁電共生案場,目標是未來20年貢獻30億度綠電,替公司帶來超過120億的營收。大亞公司今年邁入第66年,獲利有望再創新高突破200億。

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自信地說,『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撐到66年,更少有公司66年獲利還能創新高。』他表示,再生能源事業將為大亞注入新活水,長期目標為2025年旗下光電廠達250MW,並結合儲能系統建置,每年發電收入上看15億。

租地、種電、養老 台南沿海漁電共生能打出招牌嗎?
台南是台灣日照時數最長的縣市之一,沿海的將軍、北門、七股,光電場越來越多;西濱快速道路沿線則插滿寫著『租地種電養老』的看板。

保育團體與愛鳥人士擔心,光電板將影響黑面琵鷺等渡冬候鳥的棲息,養殖漁戶則質疑光電場『滅漁』影響生計,政府2018年推動漁電共生至今,未有顯著成功案例。

農委會陸續制定漁電共生相關規範,經濟部也透過環社檢核,於2020年陸續公告台南、嘉義等地共4783公頃漁電共生先行區,目標讓漁電共生貢獻4GW的太陽光電發電量,也是達成2025年20GW目標的重要關鍵,估計需至少5500公頃的魚塭。
資料板權聲明
此區新聞內文之版權屬於原新聞或出版社所有,由於部份原網址已失連,故只標出來源媒體。
更多新聞相關報導
聚恆科技節能網line群組
站內素材版權聲明
※本網所使用之素材或文案資料,如沿用自其它網站,本站一律會附註資料來源。
※未標註來源之資料一律為本公司版權所有(部份工程案例圖片版權為本公司或其施工單位、業主所有),如欲轉用於其它網站,請來信告知或附註本網網址。產品型錄部份如有標識HENGS LOGO的版權皆為本公司所有,其餘資料來自於原廠公司所提供。
Copyright Hengs Technology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Since 199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