―
漁電共生先行區設台南‧嘉義漁民關切說明會釋疑―
新聞出處:中時電子報(2020/10/22)
政府為發展綠能,又不影響土地原有用途,漁電共生型的地面光電是其中之一,但因選址問題頻頻引發爭議,才發展出環社檢核機制,由地方政府以鄉鎮市區為單位,透過生態與環境敏感區圖資套疊、現地勘查和社會經濟調查,畫設出先行區讓廠商優先設置光電,並由台南、嘉義先行推動,22日相關單位南下兩地舉行說明會,但漁民對漁電共生仍多有疑問。
此次訓練,太陽能光電設備建置廠商厚銓泰環能科技公司亦派技師協助指導,現場提供消防人員搶救應變資訊及安全注意事項。
經濟部、內政部、農委會及南市府今天在學甲區舉行漁電共生推動政策說明會,針對先行區的太陽能光電推動,向地方說明,並蒐集到場漁民及公民團體意見,對於部分問題也當場釋疑,希望能有助於政策推動。
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指出,希望透過漁電共生先行區的設置,能讓光電業者與養殖漁民及相關單位在運作中發現問題、分類管理,找出定型化的解決方法,包含契約及行政命令的修改等,讓漁電共生的『養殖為主、綠能加值』的運作,更為完善。
養殖業者表示,希望能保障養殖漁民的工作權,不要設立太陽光電後,漁民無法繼續養殖,也有漁民擔憂,太陽光電業者承租土地後,辦理貸款設定地上權抵押,萬一業者貸款沒有繳清,導致魚塭土地使用受到影響,不知是否有解決辦法。
以生態養殖為主的周姓漁民並不反對漁電共生,但他的魚塭周圍都正在施作太陽能光電,地形地貌改變很大,他也擔憂日後自己的魚塭會不會受到影響;郭姓漁民有特定通路銷售漁貨,但有下游告知,魚塭若設置太陽能光電,將不再採購漁貨,因此他也持保留態度。
台南市議員陳昆和表示,他認同非核家園,也認同綠能發展,但漁電共生卻造成海邊魚塭圈地搶地情形,且清洗太陽能板的水流入七股潟湖,可能會影響潟湖生態,希望政府能妥善因應,並把將政策說明清楚。
台南的漁電共生先行區面積共1776公頃,分別位於學甲、麻豆、鹽水、下營、安定、新市及安南區等地,光是學甲就有944公頃。
更多新聞相關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