― 產業脈動‧太陽能族群望見曙光―
新聞出處:聯合報(2019/11/02)
歷經近幾年一連串的產業調整,包含聯合再生(3576)整併、中美矽晶(5483)本業轉盈、綠能(3519)、益通(3452)、台虹(8039)、旺能(3599)等公司退出產業後,於2019年底產業或許逐步看見曙光。
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台灣太陽能累積安裝容量數據,2019年1月至7月期間新安裝容量905MW,已逼近2018全年970MW水準,並有機會上看1.1GW水準,另可以見得在台灣建置電廠及持有電廠的事業仍然存在獲利空間,致使虧損已久的標準品大廠紛紛縮小產能投入電廠建置事業。
若以電廠純度較高,體質精美的台廠為出發點,可以留意安集(6477)、進能服(6692),以及聚恆(4582),2018年營業利益率分別為17.33%、8.69%,以及6.15%;另外,未上市公司雲豹太陽能動向也可特別留意。
近幾年,標準品大廠所面臨到市場仍然供過於求、新進者優勢、長約原料問題、紅潮,以及關稅壁壘等負面因素影響,多數呈仍然呈現虧損狀態,不過,經過財務調整及技術升級後,體質皆漸有改善。
可留意海內外模組產能2020年訂單可見度高的元晶(6443)屏東模組廠及太極(4943)越南廠後續接單狀態。當然,本業狀況佳的中美矽晶(5483)在打掉長約後,本業擺脫重大包袱;倉和(6538)於去年第四季開發出全球獨創PI F9900系列網版,獲利顯著跳升的績優廠商仍然是太陽能族群關注重點。
資料板權聲明
此區新聞內文之版權屬於原新聞或出版社所有,由於部份原網址已失連,故只標出來源媒體。
更多新聞相關報導